
春秋戰國時期,思想、政治、軍事、科學技術和文學在歷史上有重大的突破。各學派相擁而出,百家爭鳴,孔孟的儒家、老莊的道家、墨翟的墨家以及法家、陰陽家、名家、農家、縱橫家、兵家、雜家等諸學派,而其中,大量篇幅涉及服裝美學的思想。

《淮南子・氾論訓》「伯余之初作衣也,緂麻索縷,手經指掛,其成猶網羅。」
說明了在新石器時代之時,就有麻作衣料,到了黃帝時有了機杼,衣服的品質與用料也越來越精良,《周易》「黃帝、堯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」以上衣、下裳分別象徵天與地,衣服的規制告示天下的禮儀,由此可見,服裝對於中華文化的影響可說是相當深遠。
西周末年,首都由西安遷往洛陽,是為東周之始;由於鐵工具的使用讓農業、麻、桑生產大幅提升,因此社會逐漸擺脫對周王朝的依賴,也打破以周天子為中心的「禮治」社會。到了春秋戰國時代,奴隸制度社會的逐步解體,而這種傳統觀念的改變也體現在服裝上面!

商周以前 | 中華服飾文化的變革 | 商周以後 |
高級念料 (絲、絹、錦、繡) 屬貴族所有 | 1. 用料 | 農業的發展打破工商食官, 質料也改變社會分配的結果 |
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為正色 紺、赤、縹、紫、黃為間色 | 2. 色彩觀念 | 當時禮制被淡化, 社會風氣追求時尚 |
襦、褲、深衣、下裳配套 或上衣下裳配套 服裝繁複,不易運動 | 3. 配套結構 | 趙武靈王「胡服騎射」, 也說明著禮制淡化與族群融合 |
周代服飾「頭冠」為重 | 4. 工藝技術 | 桑蠶絲生產發展,帽子 變便宜,人人皆可戴 |
5. 服裝觀念 |


我們快來看看春秋戰國時代各家的服飾觀吧!
儒家 : “憲章文武”、“約之以禮”、“文質彬彬” | – 孔子主張以禮治國,並以禮為基礎的服飾觀 – 文質並重,外在形式美與內在品質美的結合 – 孟子:內外美的統一觀 – 荀子:衣服有制的服飾觀,隨手工藝的發展,提倡「衣欲有紋繡」 – 文質兼備,衣服有制 |
墨家 :‘’節用‘’、“尚用” | – 墨子主張「節用」「非樂」的思想 – 提倡「衣裳必暖,然後求麗」 |
道家:“披褐懷玉”、“甘其食,美其服” | – 「五色令人目盲」,老子講求樸實的外衣 – 莊子主張「無慾」、「無為」、「無知」 – 返璞歸真,復古懷舊 |
法家:”崇尚自然,反對修飾” | – 韓非認為強調儀表服飾只是擾亂國家風氣,故提倡「好質而惡飾」 |
然而這多樣的各家服飾觀念,也在各個諸侯國君王典故裡體現,如:晉文公崇尚 ”大布之衣“;齊桓公喜愛 ‘’高冠博帶‘’ 並 ‘’以紫服為美” ;越王勾踐 ‘’剪髮文身‘’ ; 趙武靈王 “改穿胡服‘’ ;齊景公則在服裝上,奢靡的大量使用黃金、白銀、潤玉、珠寶裝飾;‘’目秀眉清,發挽烏雲‘’的褒姒及待高官的屈子,都在歷史上為服裝增添不少多樣性。

胡服、深衣 ,廣為流傳的歷史分割點。
深衣
《禮記•深衣》孔穎達正義曰:「所以此稱深衣者,以余服則上衣下裳不相連,此深衣衣裳相連,被體深邃,故謂之深衣。」

- 將過去上下不相連的衣裳連屬在一起,所以叫深衣(白話=連身衣)。下擺不開衩口,而是將衣襟接長,向後擁掩,即所謂「續衽鉤邊」。
- 漢民族服飾的最早形式,對中國服飾產生了巨大影響,對後世的袍、衫都是在深衣的基礎上延伸,如漢代的命婦將深衣作為禮服;唐代的袍子加襴;宋代士大夫複製深衣;元代的質孫服、腰線襖子;明代的曳撒都採用上下連衣的形式。
- 用途廣泛。《禮記·深衣》曰:「故可以為文,可以為武,可以儐相,可以治軍旅。完且弗費,善衣之次也。」除了可以祭祀、朝服的吉服之外,對於平民來說,深衣也是他們的禮服。


胡服
「胡服之制,冠則惠文,帶則貝帶,履則靴,褲則上褶下褲。」

- 趙武靈王“胡服騎射”,打開漢民族服裝思路的一扇窗。
- 短衣長褲,能戰能武,方便、簡潔、俐落。
- 到了魏晉隋唐時期,當時社會更是普遍流行各式胡服。
漢服 | 胡服 |
上衣下裳(裳白話=類圍裙) | 上衣下褲 |
右衽(左襟蓋右襟) | 左衽(右襟蓋左襟) |
文:漢服寬衣大袖,繫布帶 | 武:短衣窄袖,纏革帶 |
漢人腳穿草鞋或布鞋 | 胡人則足蹬皮靴 |
胡服的輝煌時期:唐

北宋沈括認為:「中國衣冠,自北齊以來,乃全用胡服。」
唐代婦女身受胡風影響,低胸領口,被稱為袒領,可見婦女當時風氣之開放。方干〈贈美人四首〉:「粉胸半掩疑晴雪。」18周濆〈逢鄰女〉:「慢束羅裙半露胸。」
而中唐至晚唐,社會風氣逐漸恢復為先前魏晉的禮儀社會風氣,漸漸對胡服排斥,後晉的劉昫《舊唐書》中記載:「開元來……太常樂尚胡曲,貴人御饌,盡供胡食,士女皆竟衣胡服,故有范陽揭胡之亂,兆於好尚遠矣。」 也看出了安史之亂的前兆,唐朝後,是胡服為異服。



然而,至宋代後,胡服被視為“服妖文化‘’的一種,下令對胡服的全面禁止,《宋史》記載:「敢為契丹服若氈笠、釣塾之類者,以違御筆論。釣塾,今亦謂之襪褲,婦人之服也。」

合作洽談: nesconceptandpress@gmail.com